“人之多言,亦可畏也。”——诗经
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三年前安医生自杀事件。2018年8月5日,四川德阳一名女医生不看网络暴力吞安眠药自杀身亡。
起因是安医生和丈夫去泳池游泳,安医生和一位13岁的男孩发生“摩擦”,安医生要求其道歉未果,男孩对着她吐口水,安医生的丈夫遂将其按入泳池中。
事后,男孩家属不依不d饶,跑去单位闹事,甚至在网络故意抹黑安医生和丈夫。许多“伸张正义”的网友对着安医生和丈夫一顿抨击,善良的安医生终于忍受不了网络暴力而选择自杀。
谣言欺骗感情,众口成刀杀人。
去年,事件发生反转,事实是男孩泳池调戏安医生在先。安医生丈夫将孙某三人告上法庭,三人分别获刑。
事后,广大网友又挥起“正义”的旗帜把矛头转向男孩一家。
看到这里,着实对这些“伸张正义”网友佩服,拿着键盘两头忙活。
整件事,看似是男孩一家造成了安医生的自杀,其实,造成安医生自杀的是那些随意挥起“正义”之旗的网络暴民。
他们毫无根据,就对着一方随意做出评价,甚至有些口出恶言,每当一件事发生反转的时候,他们毫无悔意地把矛头指向另一方。
流言蜚语伤人于无形,在现今这个网络发达的社会,有多少人是死于网络暴力。
前段时间,德兴万村乡大塘村五岁女童失踪案,昕昕的妈妈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视频寻找女儿,最开始都是鼓励昕昕的评论,可是后来,却开始有人怀疑昕昕的妈妈,感觉她在利用女儿另有目的。
甚至有网友抨击:“孩子都丢了,还有心情发视频。”
“感觉她也不像很伤心一样,肯定重男轻女……”
“感觉她早就知道什么……”
当时,看到这些评论的时候,我内心是震撼的,原来人心可以黑暗到如此程度。一个母亲,在失去孩子的悲痛中,还有人冷嘲热讽,去怀疑一个母亲的用意。
随后,昕昕的母亲发出一个视频解释:希望质疑她的网友们能够理智。没有哪一个父母会编造这样的谎言。
多么寒心的一幕,那些拿着键盘高高在上的喷子们,说着伤害对方的话,却还不让人反击。正反都是别人的错。
2021年6月12日失踪半个月的昕昕确认遇害。而那些当初口不择言的网络喷子们却消失不见了。
我时常在想,这些人现实生活中到底是有多么的不幸,才跑到网络上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抨击一个他们完全不认识的人。
**
不管是出于好心还是另有目的,只要你从自己的角度去评判他人时,就已经造成了伤害。**
前段时间,上大学的妹妹给我发来信息:
姐,我突然好怕我们寝室的室长。
我询问她发生了什么事。
她说,才开始寝室四个人相处得还算融洽,室长和隔壁上铺的玲玲关系最好。可是后来,玲玲有时候早出晚归,有的时候甚至夜不归寝,回来会提新衣服新鞋子的。我们寝室长就告诉我们玲玲是被包养了。因为她之前和玲玲关系很好,所以我们对她说的深信不疑。可是后来,她越说越过分,甚至开始人身攻击。她让我们两个不要跟她在一起玩,小心被传染什么病。
玲玲被孤立了近一年,在寝室见到她的次数越来越少。
妹妹表示,其实她感觉玲玲并不像寝室长说的那样,但是只要寝室长在寝室里,她就不敢跟玲玲走得近。她也不知道为什么。
我大概知道了所有情况。然后回复了她一句话:谣言止于智者。既然你已经明白,你就该勇敢地对制造谣言的人说不。
后来,她“背叛”了寝室长。顺其自然的也被寝室长拉帮结派的孤立了一段时间。
妹妹的这件事,让我突然想明白了,那些网络暴民现实生活中大抵是个什么样子:自己生活的不幸,所以要让别人更不幸。自己没有本事,却嫉妒别人,只能够造谣生事。
孔子曾说:“所信者也,而目犹不可信。”大概意思就是:按常理来讲,人们应该相信眼睛看到的,但是,亲眼所见也不一定是真是可信的。
现实生活中,连眼睛看到的都未必是真实的,何况只是你听说。一个人最大的素养,就是知人不评。
如果你不了解,就闭嘴,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过了什么。如果你了解,那你就更应该闭嘴。
真正成熟有格局的人都知道:知人不评人,知事不声张。
本文转自百家号作者蓝霁琼的同名文章,且已获作者本人同意相应的,本文不适用本站的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4.0 国际许可协议及本站相关转载说明
评论 (0)